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,是现代电影艺术的母体,也是电影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。今天纪录片的创作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,它已普及到全民,成为全民记录世界、记录他人、表达自我的一个工具。《纪录片》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,如何让学生们在32个学时内扎实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,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,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、拍摄的基本策略?这些成了传媒学院第五维强老师一直在课程改革中探索的问题。

以学促教,按需备课;在教学中第五老师让学生动起来,给学生充分的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,而非“开门见山”式的讲解。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,是先向学生介绍纪录片的历史,要学生了解纪录片的由来,然后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经典纪录片作品,通过对影像内容的分析,总结出纪录片的特点;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创作纪录片。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程实践后,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创作过程的阐述以及素材内容的展示,学生们各抒己见,在讨论中发现并解决问题。打破了传统的“满堂灌”教学方式。

新的教学模式总是有一定的挑战,这种模式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备课,需要老师更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。经过前前期教学实践,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,也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,学生不按课本,而是按自己的方式去实践就会发现非常多新颖又实用的方法,老师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新方式方法进行修正和总结,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学到有效的内容。
新媒体平台运用,让教学更高效。第五老师在教学中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强化教学,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纪录片的过程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记录,实现了师生间的实时沟通互动。教育教学与新媒体平台融合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,效果显著。

院长张西静表示,传媒学院教师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增强,有一种非常经济、省时省力的方式,那就是“项目化”教学+新媒体平台。在信息高速运转的新时代,教师们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。通过教学,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念、基本范畴,把握传媒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、基本规律和原则,了解传媒事业的体制、过程及发展趋势,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方法和路径,并对传媒类专业有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。